苏 景 园

图片展示

苏景园,我内心的江南秩序

发表时间: 2018-12-01 00:00:00

作者: 梅一梵

浏览:

苏景园除了古朴典雅的中国古建筑和传统文化之外,一年四季还有梅花、迎春花、樱花、杜鹃、荷花、紫薇、菊花等,按季节时令竞相争艳。最为绝妙的是,院内多处由海棠、梅花、紫薇、金银花等树藤编织的,造型精美、形态各异的拱形花棚、花亭,使院子妙趣横生,别具一格。不管是从明清风格的建筑和陈设,到曲折迂回的芙蕖、拱桥与流水,都充分体现了汉中小江南的魅力与神韵。


        又下雨了。窝在家里感觉舒适的一角,把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当作背景音乐,翻上几页书。

       书里描述的梅雨苏柳、巷门深院的江南气质,在此时越发浓郁。若是身着一件婉约的旗袍,撑一把油纸伞往苏景园里去。氤氲在细雨中的苏景园,一定是别有一番风情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对于苏景园的印象,脑海里只是匆忙中路过时,透过颓旧的青砖围墙所见的样子。围墙的封顶是有弧度的,呈流畅的水波纹形状,墙上被清一色的筒瓦覆盖,瓦身以精美雕花为饰。陈旧的古塔不是很高,蜿蜒的矮墙也颓废之极。入口红门斑驳,老藤新绿,左右两侧各有一尊正襟危坐的石狮子。 从矗立在门外左侧的残碑旧字中,大可略知苏景园的文化背景。移目向园内观望,进门之后通往园内的过渡地段是大约四五米高,三四米宽,用青藤编织而成的拱形林荫过道。游人若是想进入院内,就直接从绿茵下穿堂而入。

        林荫过道的两侧摆放着几处瓦罐,瓦罐里清水盈盈,浮萍透碧。 

        若是用两句简小的诗句阐述, 那就是:院有清荷独自暗香,门有凌霄攀往顶端。

        苏景园是距汉中市区不远,一处具有江南风情的仿苏州园林式古建筑院落。

        庭院内,马头墙高过楼阁水榭、长廊隐藏于百年古树中。有湖泊环绕花木奇石,有老匾、水车、碾台、古井、名人字画,千年守候。也有梅香馆、鸳鸯馆、潇湘馆,玲珑馆等多处别致精巧的小院,等你走进。

       苏景园除了古朴典雅的中国古建筑和传统文化之外,一年四季还有梅花、迎春花、樱花、杜鹃、荷花、紫薇、菊花等,按季节时令竞相争艳。最为绝妙的是,院内多处由海棠、梅花、紫薇、金银花等树藤编织的,造型精美、形态各异的拱形花棚、花亭,使院子妙趣横生,别具一格。不管是从明清风格的建筑和陈设,到曲折迂回的芙蕖、拱桥与流水,都充分体现了汉中小江南的魅力与神韵。 

       初进苏景园是去年的八月初。

       那时正值盛夏,异常炎热。行走在青藤编织的走廊下,除了顿觉凉爽之外,还听得见流水淙淙,闻得见暗香袭人。细细寻觅,原来这些绿色的拱形走廊均由金银花的蔓藤缠绕而成。密密匝匝的白色碎花隐藏在百余平米的浓荫中,独自芬芳。芳香在不知不觉中由远及近,并慢慢向鼻尖上聚拢,使人在黯然伤怀的同时,又陷入撩人魂魄的沉醉。

       平日里一向喜欢精巧素雅的白色花朵。据说,越是颜色浅淡的花,香气会越发的幽远绵长。

       此时,幽幽芬芳,潜入心脾。恍惚之余忽而发觉,原来时光在老去容颜的同时,也会把一颗淡薄的心变得更加柔软。不但会为一朵花、一株草、一尾鱼而怦然心动,也会为拥有片刻的宁静而心满意足。感叹之余,耳边传来流水叮咚。闻声观之,只见金银花拱门下,依次安放着数个大小不等、造型各异的精美雕花石瓮。石瓮里清水涟涟,绿意盎然。水,是从石瓮上端的竹筒中流进去的,水质清澈明净,细细流淌。可照花影,可掬水解渴。想必此水是来自于后院古井中。石瓮中有寸寸小鱼游游,新荷一朵两朵。

       面对这样的一池清凉,我可以在心里说:叮咚作响的是涓涓细流,柔软细嫩的是壁上苔癣,含着香露的是菡萏对对,静静与此的是对我而言。

       人人都说江南好,游人只合江南老。

       从古至今,人们对江南的向往之情,早已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。 诸多文人雅士、游人画者,或把对江南的倾慕留与诗词的字里行间。也或把春情、春色、春心流香于丹青之中,绘制成清雅隽永的图画。这种含蓄优雅的表达方式,让中国之本色源远流长。古城汉中北依秦岭,南屏巴山,气候温润,田畴肥沃,自古人称“小江南”。也由于汉中不但是三国故里,又是历史文化名城的缘故。无论是古代的文人骚客,还是生活于此的子民和游人,都会在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下,以吟诗作文的方式抒发情怀。

       八月的苏景园清荷幽幽,芭蕉等雨、紫薇花开的惊艳夺目。

       往梁檐下、青瓦上、井台旁依次看过去,大片大片的紫薇开的姹紫嫣红、铺天盖地。不必移步,眼前就是一株生长了多年的紫薇树。只见枝干挺拔向上,骨质苍劲有力,绿茵婆娑的树冠如一把大伞,缓缓向四周延伸。猛一看繁花似锦,细品味才擦觉,一种从骨子里透出的不凡气度,正在以博大的精神,包容万物。正在以以四季轮回,草木枯荣又一春的自然现象,诠释着生命的真谛。

        向院子深处走走停停,所到之处无一不是可以用诗画来描述:老宅藏深井,石桥卧芙蕖,曲径往幽处,禅房定琴音。也可以入景随心的信口开河:花未央,落英迭迭香;水玲珑,人影画桥上。走过一堵墙就有月季盛红,过了一座桥就见石榴花开。也观池中睡莲幽闭,水里绿苔覆石。而开启在四处的红门,仿佛随时在等你回来或者离开。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苏景园不知道老了多少年,光看两颗长寿树上的牌子,已经有八百年多的历史了。到如今还是枝桠茁壮,冠体宽阔。最喜人的一处是位于长寿树不远处短亭一侧的石拱桥。水,从桥下缓缓流淌,石拱桥上空无一人。此之景像,极像是梦里江南静守在一副画中,从晓风残月到日暮西山,从满目悲凉皆无凭到尽是人间惆怅客。而我,正巧打着油纸伞,上桥,入画。 

       此时,桥向空中拱起,桥上花影低垂,绿荫斑驳,我在其中。天公作美,允许世间万物自成风景。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有时候空就是满,满满的悲喜尽在含蓄与深敛中,任其澎湃,不动声色。

       许多的时候,人总是多情惹恼。猛一见拱桥,就仿佛是走进了一厢折子戏,戏里是说一个寂寞的清夜,有女子身着青衣,胭脂香粉,花鬓流苏,轻舞水袖。唱着,唱着,忽见飘逸的水袖随着胳膊的抖动,层层叠起。水葱似的玉指从香袖里露出来,翘起一个兰花指,只向“那人”的额头指去。就那么一指,娇滴滴、脆生生,幽怨的一段唱词就咄咄而来: “原来姹紫嫣红开遍,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--------'' .

        此时,我可以把这座拱桥称为断桥,亭子叫做牡丹亭。

        好一个残月映断桥,牡丹花下魂。比花好月圆来得凄美、决然。恰恰是这一份惊心的美,才配得上江南的清丽与惆怅。

        在院中折来拐去,见红墙碧瓦的背阴处,有幽窗洞开,芭蕉等雨;有雕花栏杆,廊檐彩绘;有短亭遁在长廊外,粉巷苏柳马头墙。

       走着走着就听见千年前的细雨,从青瓦上一滴一滴,滴入檐下的芙蕖,流入天井里蓄着。而天井深处,又有多少旧时光被收纳其中,任岁月淹没昔日的繁华。忽有一小院贸然而出,墙上挂有蒜头、葫芦、簸箕、斗笠、玉米棒子。从半掩的珠帘外,可见内室的檀桌上有香炉、禅茶、笔墨、砚台等。院落地面用青石板铺就而成,院墙边有一方天井布满青苔,木格窗棂外的一丛芭蕉旁,有闲置的青花瓦罐。想必是昔日的主人也是曾经恋荷,把瓦罐置于窗前,便于随时观赏。  而如今人去楼空,只怕是瓦罐也在寂寞中,期盼有心之人,添上几株。

       行走于曲径回廊,眼下又到了荷花池边一个宅院中的长廊。

       向左,右折。长廊里有一排排的红灯笼高悬,极像是电影里没有终点的长镜头。我仿佛看见这深宅大院中,外出经商的男主人回家了。当他看见一廊檐的红灯笼时,即可加快疲惫的步履,三步并作两步,轻快地往长廊尽头的厢房里去。寂静的夜里随即传来脚步移动声,衣衫摩擦之窸窣声、轻叩门环声、点灯声、三两咳嗽声、“吱呀”一下红门打开声、幼儿啼哭声、娇妻轻唤声------。

        此时江南细雨正缠绵, 也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收藏着一个江南的梦,梦里装帧着一个故乡,一份惦念,一段臆想,一首新词。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遐思之余,忽闻一位老太太,急急呼唤她的孙子,并且向看门人比划着,寻问着。

       在这深墙黛瓦,长廊短亭的江南别院,我仿佛看见一位头戴瓜皮帽,后脑勺梳着小辫,不胖不瘦,不高不矮,身穿长衫的孩童,从粉墙拐弯处一溜烟跑出来,调皮地向奶奶的怀中扑去。奶奶用疼惜的口吻,拍拍孩童身上原本就没有的灰尘,再举手摸摸头顶,眼睛里满是爱意的责怪。这个孩童也许是雪地里捉麻雀的少年闰土,也许是从三味书屋里偷偷溜出来,捉叫天子的迅哥儿。  也许是你,也许是我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南方有嘉禾,无处不生莲。荷花池位于苏景园后园一侧,走过曲曲折折的栏杆水榭,池中有一楼台。夏日里可在荷池中摇舟、采莲、品茗。当鱼戏莲叶时,也许你会记得清代诗人金冬心先生有词:“六六水窗通,扇底微风,记得那人同坐,纤手剥莲蓬”。此时的荷塘是宁静而孤寂的,因为没有“那人”同坐,也无佳人怀抱琵琶弹唱小曲儿。偏偏这般宁静,令人黯然伤怀。  起风了,衣袂翩然。兴许你无意间扭过头来,即可看见记忆中的桃花、折扇、碧罗裙,正从侧门的篱墙下倦淡而来。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叶圣陶先生在《苏州园林》有这样一段描述:“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。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。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。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,太单调了,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。诸如此类,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,也能得到美的享受”。当然苏景园也不例外,楼阁水榭前必有轩窗、杏帘、画桥、长廊相互映衬;奇石、根雕、老匾旁必是白墙筒瓦,花树嫣红;水车、碾台、古井边必定是芙蕖有水送落花,老藤扶上塔顶端。名人字画必定是在小楼院落内,典雅的书房中,高悬堂舍。

       一处景观必须有别具一格的风雅,一个城市固然有一个城市的底蕴。

       汉中苏景园仿佛是流落在民间的古朝公主,又像是乾隆下江南之后,路过的一处别院。不但沾染了帝王之气度,还平添了几分优雅的情调。它总是多情地把竹子当屏风、把禅茶当薄酒,把花树当红颜,把字画当书信,把岁月当过客,把落叶当令箭。让墙壁白着、让走廊空着、让古树老着,让红门洞开,让各处风景层层深入又各不相扰。言下之意就是在白出、空出、洞开处,预留一个朝代,让你我从此间走出来、又返回去。回去化作院中的深井、石碾、老匾,水袖、折扇、唱词。任人凭吊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汉中苏景园,一所具有江南风韵的楼台别院。 有诸多属于你我的故事,等着我们在此间相遇,别离,铭记。怕就怕在这繁华交替的尾声,所有的花都开累了,只有雪风尘仆仆的赶来与我汇合,与江南汇合。  而我自是择一处白墙、变成一株芭蕉任雪覆盖。或者,销声匿迹。


咨询电话

0916-2110000

汉中苏景园欢迎您的到来


关注

版权所有:汉中苏景园旅游观光有限公司   技术支持:中信网络

友情链接景玉实业  |  汉中市旅游发展委员会  汉中生活网

添加微信好友,详细了解产品
使用企业微信
“扫一扫”加入群聊
复制成功
添加微信好友,详细了解产品
我知道了